三追针手表(三问双追针手表)
腕表学家、《名表手边书》《顶级名表》作者;硬核机狮,腕表量化评估创始人,专答#这表怎么样?
Qualityintelligencecommunicates...
Zh
钟
“钟表与奇迹”上海高级钟表展,在钟表行业意义非凡.首先它是中国人承办的世界顶级表展,其次是大大方便了中国收藏家在第一时间看到新品并且做出购买决策.中国的购买力在增加,这与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是成比例的.
表展后曝出国内某大,大收,收藏,藏家对参展品牌朗格热切关注.从社交媒体可以看出收藏家们对朗格手表的思维框架之一,稀缺性框架.
今天我就从这个框架,讨论一下朗格的腕表新品.1815追针腕表“致敬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18K蜂蜜金纪念款(名字好长).论稀缺性,这款表其实是可以跟两年前的朗格出过的三追针腕表一样稀缺的.属于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级别的.只不过有些人还没有意识到而已.目前全球受疫情困扰,交流受限,又赶上这款表在中国首发,所以如果中国收藏家们不赶快下手,不用等疫情过去,就得拍大腿了.
话说2018年,朗格推出了一款三追针腕表(朗格1815TripleSplit,上图左).这的确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腕表.
啥叫追针
Rattrapante,重新赶上的意思.这说的是计时表.也就是可以当秒表用的表.
我们就聚焦一下这个计时(秒表)追针功能:
计时开始,秒针启动,计时停止,读取时间.
如果用一块表为多个目标计时,那么当秒针停止时,另外一个秒针仍继续计时,读取第一秒针的读数后,这个秒针瞬间赶上仍在计时的第二秒针,这就是追上,如此循环,一块秒表可以为多目标计时``````.
这就是追针计时,简称追针.也有人说是双追.这不是废话吗,只有一根针追谁啊?
那么三追是怎么回事呢?
秒表只能在一分钟内追来追去,如果计时范围超过一分钟,就比较烧脑了,追针就不知道正着追还是反着追了.
大家知道,计时表一般都有分钟积算功能,也就是,秒针每跑一圈,分针‘积一分‘.这让裁判员就不用那么烧脑了.
如果分钟积算针也能追的话,这不就是三追吗?
Bingo!很多朋友已经反应过来了.历史上有过三追的表吗?
根据我的资料,不论是钟还是怀表都没有过这种所谓的三追.为什么没有?我先卖个关子.
2018年,朗格让人眼前一亮,推出了三追针计时表.坊间经过短暂的木讷,忽然醒攒儿,这还是真是世界上第一款三追针计时表!而且是腕表。(如上图,分钟积算盘里有俩针!)
于是,今年社交媒体上出现“朗格三追一表难求”之声。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是在使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审视这款三追.这个框架就是稀缺性框架.
我可以告诉你,即使是用稀缺性框架,人们也可以自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今年朗格推出的1815追针腕表,具有同样的稀缺性.只不过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
我们认知世界,最佳方法是使用多个思维框架.
拿手表来说,我们可以调用的框架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只调用其中一个,那就是制表专业(这个是我和很多老师浸润多年的领域).
从专业角度考察,我们发现,朗格的双追针与三追针在复杂功能上的差异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难度系数:三追针与(双)追针的难度系数不是3:2而是约等于2:2(三追系数略高).
关于专业角度解读,视留言反馈再决定(我写那么多年的专业解读,大家咨询最多的居然是“值不值得买?”和“性价比”,哼!)。
而价格呢,我们查到了国际价格,双追的价格约为130单位,三追的价格约143单位。
可以说,价格与难度系数的比值,其实是差不多的.
再说朗格全新研发的1815追针腕表“致敬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18K蜂蜜金纪念款的稀缺性.
这款腕表跟三追针款一样,限量发行100枚,同样只在专卖店独家发售。
而它的稀缺性表现在:
1、复杂的追针计时功能;
2、18K蜂蜜金表壳;实心银黑色表盘(金粉绘刻度);
3、经过精心手工修饰的独特机芯(颗粒纹理夹板,镀铑黑化雕刻);
4、更好的戴相(厚度12.6毫米,在高复杂机芯手表里也算超薄的).
以上这些优势,都是三追针款无法比拟的.
至于说为什么史上没有出现三追的钟表,我个人理解,追分针只是一个创意而已,难度系数不大的。就腕表而言,为了三追让表壳厚度增加,这造成戴相减分的。日内瓦流派的品牌,表都是尽量做薄的。
从稀缺性和专业框架考察,朗格1815追针腕表“致敬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18K蜂蜜金纪念款都不亚于‘神话的‘三追针款.这里会不会使用了另外一个框架,那就是“还能买到的就不算稀缺“就不得而知了.
腕表都发(网站和小程序)是腕表学研究的窗口,那里展示的测评数据显示着腕表学家对每款手表的评估。评估结果以手表的客观价值为主,也尽可能多的将影响个人主观估值的维度引入测评。
刘兴力(HenriLIU)/腕表(史地政经心理)课代表
新浪微博:刘兴力-Watchisto
今日头条:腕表学人
小程序:腕表都发(公众号同名)
信不信由你
腕表学界有一项发明,就是以量化手段度量手表的价值。这一发明可以很好地与品牌价值结合起来,综合评估手表的价值。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最权威最全面的手表评估手段。这个测评工具的诉求是自杀性的,因为谁掌握了这个工具,谁就能自主回答“这表怎么样?”这类的问题。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是中国人率先发明的(这年头,谁在乎呢?)。网络或微信搜“腕表都发”就能找到这个测评工具。在前面的社交平台也能找到我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